老棗莊往事
2013-01-09 18:25:12 來源:大眾論壇

老棗莊最繁華熱鬧的地方不是百貨大樓,而是中心街與勝利路交叉的拐角樓附近,尤其是夏季的晚上最為熱鬧——水果攤最多。拐角樓其實并不是樓,而是位于路口的西南角,由西貫穿到南的一片大屋,它有三個門,面向東,面向北和面向東北方向的,與它對著的東北角是五金交電大樓,由北貫穿到東;西北角是銀行,東南角是煙酒糖茶店,都是占了兩個街道,和拐角樓、五金交電大樓一樣。
老家的夏天那個熱!暴曬了一天的麥秸苫頂的屋子,晚上散發出嗆人的氣味,讓人久久難以入睡。有時候好不容易睡著了,又被奶奶叫醒。拐角樓一帶晚上通宵有許多賣水果的攤子,那些切開的西瓜不能久放,過了午夜往往便宜賣掉,奶奶總是這時候去買來給我解渴消暑。那西瓜的味道真是甜吶!
由拐角樓沿著勝利路向東走200多米,就是農貿市場,奶奶習慣稱金莊市場。這里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家水產商店,一家藥材公司,一家國營蔬菜商店。在路北的蔬菜商店我吃了生平第一根香蕉,一根已經發黑的香蕉,在我的央求下奶奶給我買的。
說到水果,老家的稱謂很有意思。老家的桃子有兩種,一種是本地產的毛桃,個頭小,味道不太好,還有一種個頭大,味道好的卻稱作“大杏”,明明就是桃嘛,為什么叫大杏呢?奶奶的解釋很有意思,大桃——大逃,以前逃難太多,避諱吧,我不太理解,將信將疑。
老家盛產柿子,與其他水果相比很便宜。在勝利路兩側有很多這樣的攤子,柿子整整齊齊的碼放在淺框里,一分錢一個。在老家,吃柿子不說吃,而說“喝”, 先在柿子上咬個小口,然后將汁液吸到嘴里,一個“喝”字真是形象而大氣!花上1毛錢,就能蹲在路邊“喝”上半天,真過癮!
說到“喝”,就說說兩件與“喝”有關的人和事。我家當時住在順和巷,公安西街(現南馬道)與三合街相交路口向南的一個巷口。這個路口西側路北有個二層樓日雜店,賣一種本地產的散白酒,9分錢一兩。每天中午總會有一個拄著拐杖的、大約50多歲的老人來打上二兩過過癮。他一從巷子里走出來,小孩子們都好奇地圍過去,看他喝酒。交了錢,售貨員就用提子舀二兩酒倒在一個預備好的白瓷杯里,然后端給那老人。老人接過酒杯有時候慢慢品咂,有時候一仰脖一飲而盡,然后用手沫沫嘴。最有意思的是,有時候他前腳剛邁出門檻,旋即又轉過身來,說“再來二兩吧,省的下午再來了”,然后端過酒杯,一飲而盡,就拄著拐棍滿意地蹣跚而去。
瓶裝的白酒有景芝白干,葡萄酒有煙臺的味美思,啤酒就是青島啤酒了。味美思和青島啤酒的瓶子與眾不同,都是又高又粗的大瓶子,印象很深。還有一種飲料是濟寧產的“冰雪露”,不是純飲料,含有酒精。這個日雜店經常有一位穿著像干部模樣的盲人來買啤酒,每瓶7毛3分錢,必須用舊瓶子換,買幾瓶就得交幾個同樣的瓶子。當時很多人沒有喝過啤酒,有好奇者就問售貨員什么味道,售貨員望著走遠的那盲人,壓低聲調說,“有什么好喝的,就跟驢尿一樣!”現在想起來,那售貨員肯定也沒有喝過驢尿,只是兩者顏色有些相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