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尋梁王洞
2013-01-14 17:25:39 來源:棗莊網整理
-
我國地大物博,不僅人名重名的多,地名重名的也很多,據了解“千佛巖”這個地名至少有兩個非常著名:一個是南京的千佛巖。位于南京棲霞山棲霞寺東北側山崖上,是從南朝齊永明二年至梁天監十年(484-511年)逐漸開鑿南京棲霞山千佛巖而成。一個是四川夾江縣千佛巖,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城西。
當然也有“非著名”的千佛巖,我們家鄉山亭區的千佛巖就屬于此類吧。據《嶧縣志.山川》卷中記載:“云谷山,縣北五十里。(中)有千佛巖,幽奇窔(yao)邃,巖畔龕佛累累,相傳亦武帝所造。”這段文字中“武帝”據說是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蕭衍。
在千佛巖的東南面有一個山峰,遠看山頂蔥蔥郁郁,一片樹林,很有氣勢。人們說,那是“梁王寨”遺跡(又名蓮花寨)。在梁王寨東面有一個非常深幽的山洞,名為“梁王洞”。在《嶧縣志.山川》卷中這樣記載,“山頂有蓮花寨,寨子壘猶在,灶碨宛然。蓋元至正間土人避兵處也。其西北為梁王洞,早傳梁武帝所鑿。峭壁數十仞,云梯達其上。洞之下起石臺,林木雜茂,清泉遠近繞居人籬落間。每春時,桃花流水,不讓武陵、天臺。”讀到此處,細想,在自己的家鄉竟有如此美景卻不曾賞悅,實為憾事啊。
春暖時節是踏青的好日子。周日,同事幾人相邀去看桃花。此時看桃花節氣已有些晚了,路邊有桃林簇簇,花中已有綠葉,也甚是好看。前行中,一同事提議說,前面有梁王洞,有一些可考之古跡,可以一觀。聽此,我們便欣然前往了。
是日,山鄉天朗氣清,道路平緩曲折,不覺間已到了云谷山地。梁王洞的山下有一個小村莊,村西有一個小有名氣的寺廟——靈泉觀(寺)。
據了解,靈泉觀是一處古老的寺觀。據《嶧縣志.祠祀》卷載:“靈泉寺,創自隋開皇時。宋代歷年重建。明弘治、嘉靖間再修。”至今觀內遺留4塊石碑,其中有兩塊分別為金皇統七年(1147年)和明崇禎八年(1635年)重修廟宇時立。在金皇統七年碑下款還附加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題識。說明靈泉觀在歷史上最少已修建過5次。足見其在鄉間的重要地位。據傳說,唐代薛仁貴東征路經此寺,因糧餉匱乏,不得已將該廟原來銅質檐磚拆下鑄錢,而以陶制磚仿原樣代替。此事,更使該寺聞名鄉間。
這只有三間之舍的古老的寺廟,至今仍飄散出千年不絕的縷縷香煙,禁不住讓我們思想泉涌,浮想聯翩。山川的滄桑,朝代的更替,世事的離落,都無法沖破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祈禱?吹皆鹤永镞存有清明時節祈福燃放的煙花鞭炮碎屑,那種希望未來幸福平安的心情就更加強烈了。
靈泉寺的聞名除因其悠久的歷史外,還因寺前常年溫潤源源不斷的泉水而名,這也可能是寺名的所得吧。今年是個旱年,我們卻發現此泉依然如故,泉水不歇,清涼宜人。有幾位村婦正在泉水流出的小潭邊洗衣,問之,她們說此泉從未休息過,無論何種年成。今年雖然水少些,依然水質清爽。聽完此語,讓人不由得佩服起大自然的造化神功。
沿此泉過小橋上山,便是去梁王洞的路了。說是路,其實除了村中的一段是起起伏伏曲曲折折的小路外,出了村便沒有了上山的路。仰頭看梁王洞,基本上是在山頂了。山卻并不高,約有百米,由于沒有上山的線路,我們便沿著山水下流沖出的水道蜿蜒前行。
暮春時節,樹葉已出,滿野嫩綠,清風和徐,間或有一小塊在山間開出的油菜花地,花枝招展,一片燦爛,讓人耳目一新,心境一換,越往上行,越有朝氣,雖然有點累有點熱。每當遇有一小平坦之坡,便停下來坐賞周邊風景。北望起伏的遠山,青如初夏;西觀蓮花寨,色如積墨;下看小山村,院落稀疏有致,紅墻青瓦在山谷間平靜穩;近觀虬枝盤旋的一二株老樹滿軀新葉,生機盎然;蛴星屣L吹來,溫柔輕逸,雖立于碎石之中,亦感世間生活的敦厚和生存的美好。
走近梁王洞的時候,突見一巨石凸出,同事說,這是一塊大型吸水石,多年風化而成。由于沒有山路,這塊巨石完整地保存下來,十分幸運。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收藏成為熱門之一,其中收藏石頭也是一個重頭戲。散落在鄉間各種各樣的石頭都被好事者根據需要,打碎了、打爛了、收走了,更有甚者把一些天然形成的鐘乳石等奇石都統統切割下來送進了市場,斷背殘枝者比比皆是,令人痛心。想來,如果這里有一條山路,這巨大的吸水石也絕不會保存到今天,早已不知被分割成多少塊了。
記得有一次,我們在山里看到了切割巨石的情景,凡是有些特殊形狀的石塊,無論有多大,都被切割下來,整個山體面目全非,這里少一塊,那里多個坑,讓人凄愴。據說,切割一塊石頭的費用大約在五千元左右,而賣出價卻達到了十萬元以上,如是暴利,不由得極端利益分子冒險施為。但是,讓我們深思的是那些能出巨資的買家是誰?仔細察聽,多為公家,嘆然!
在大巨石的右側不遠處有一山洞,人們稱之為梁王洞。洞口闊大,約有二米寬三米高,洞口壁上有字的痕跡,現已不太清楚了,洞很深,洞內很暗,無法前行,不敢深進,我們只進去了六七米就站住了,后悔沒有帶手電筒之類的照明工具。我們大聲地喊了幾句,聲音沉悶,回聲了了?粗磧饶_下的碎石塊和洞壁平整的樣子,我們認為此洞系人為開鑿的。難道真是梁王屯兵儲物之所,確實無法考證。但有一個事實是可以定論的,在戰爭年代里,一定有當地士人入洞避難的。
洞內無甚景物,倒是洞口左側有一直立巨石與山壁裂開,中有罅隙,如一線天之景,巧在巨石與山壁間有一石塊橫架,很是險要,形成了洞口的一道風景,細觀此石,必想大自然的天工神斧之奇?畤@之間,我們發現無其他新路可以下山,只好原路返回了。
從梁王洞下山后,我們又到了一片桃樹林中賞花,雖在萬花叢中感受桃花之艷媚,嘆息晚花之隕落,但思緒卻總在梁王洞的來源上徘徊,探究之心不絕如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