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檀寺游記
2013-02-17 18:01:56 來源:棗莊網整理
-
"秋風古木前朝寺,僧屋如巢自在棲。黃葉拍天丹灶冷,青檀繞殿碧云齊。幽人到處鳥鳴谷,樵子歸時鹿飲溪。盡日煙霞看不足,買田結舍此山西。"這是一首明代大文豪賈三近來到青檀寺后所作,描寫了青檀寺的久遠,環境的幽雅及作者留戀的心情!為了目睹青檀寺的風采,放松壓抑的工作心情便邀請親戚幾人驅車前往游覽。
我們早九點薛城出發,歷經不足一個小時到達青檀寺所在地。雖然正是炎熱的夏季,但天公還算作美,一層薄薄的烏云遮擋著太陽,讓人還不覺得太炎熱。 穿過冠世榴園大門牌坊轉過2個山頭,路兩邊都是石榴樹,石榴樹冠形態優美,樹干千姿百態,花朵嬌艷,果實光彩照人,整個夏季,漫山遍野的榴花,一茬茬接力開放,如火如茶氣吞云天。
轉眼來到青檀寺牌坊入口處,牌坊白墻紅柱黃瓦重檐,黑色的匾牌上書“青檀秋色”四個金字,柱聯曰:“露見山翠棲影,風聞寺香鐘聲”。兩側圍墻蜿蜒綿長與山脈懸崖前,山頂云霧繚繞,若隱若現,如一幅美麗的水墨畫。門票每人60元 ,我們是棗莊當地人可以享受到30元的優惠,小孩子免費。(青檀寺是佛教圣地有當地皈依證的也可以憑證免費進入。)
沿掩在中秋翠綠中由方石鋪就的大道,傍青檀湖東側北行,向山里的高處延伸,在這個山坳里兩邊,山坡側飛凌的枝葉茂密,叉拱綠棚一樣掩成幽谷,向里去就是檀山。路東有座臥佛殿,臥佛除嘴唇和眉宇間的那一點鮮紅外,遍體金燦,側臥枕膊而眠,面相安詳恬靜,細看似在夢里含笑。進殿拍照,可她微笑的時候卻閉著眼,看來也與佛一樣在睡呢,只是站著而已。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要看事物美的一面。修煉如佛,一切為幻,消除貪欲,遠離怨憎,可無煩惱;煩惱是作業助因,消除煩惱方可斷苦根,絕苦果,方有夢中含笑,睡的榻實。
沿著上山的石路,我們跟著導游邊走邊看。腳下到處是歡唱的小溪,溪水清澈透明,用水往身上一潦,異常的涼爽,登山的勞累疲頓和汗水一下子消失了很多。都說水至清則無魚,在這清澈見底的小溪水里卻到處是透明的小魚,它們都集中在某一石塊附近,快樂的游來游去,孩子們則用水瓶子去撈,撈來撈去,大都撈一些捕撈的快樂,然后跟著導游繼續走。
據說青檀寺始建于盛唐開元年間,原名為云峰寺,坐落在楚、漢兩山峽谷之中,因山谷中長滿青檀樹后改名為青檀寺。如今經過修復、完善的青檀寺,為魯南地區香火最旺盛、發展佛教文化旅游的名剎圣地。到青檀寺游覽,一是觀賞千年古檀;二是朝佛,領略遠離塵囂的清幽和靜謐。生長在青檀幽谷中的數十棵千年古檀,由于飽經風霜,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歲月的滄桑雕塑成了一件件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品。而寺院內的千年銀杏,雌雄連理,蔭遮廟宇,古意盎然,使這座佛家寺院多了一縷人間煙火和文化張力。凡是有寺廟的地方,都有廟會。在青檀寺,每年有春秋兩次廟會。春季廟會在清明節,秋季廟會在陰歷九月十九觀音菩薩出家日。每逢廟會,山谷中人山人海,香客結伴而來,焚香禮佛,登高聚會!
我們現在看到的青檀寺,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古寺原址上重建的,“青檀寺”的門額為當代書法家舒同題寫。天王座前的七座佛塔,稱作“七級浮屠”,玲瓏剔透,雌雄二獅威鋸左右。寺院內的大雄寶殿里,供奉三尊三世佛像,慈眉善目,在香煙繚繞中,念動真經普度眾生。
西側念佛堂禪坐著“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真諦。三圣殿緊挨念佛堂,供奉三圣佛。這座銅鐘,聲傳數里,余音雄渾。東側回廊,上書“慈航蓮舟,喻南無觀世音菩薩,架慈航普度眾生。”感化有緣人。
這顆銀杏樹,在山東省內不算最大,因為莒縣浮來山有一顆3500年的特大銀杏?墒,青檀寺里的這棵千年銀杏,卻是雌雄同體的夫妻樹。不仔細觀察還以為他是一棵樹,其實他們是緊緊擁抱一起的情侶樹。銀杏是雌雄異株的樹種,雌樹開花,雄樹結果。兩棵樹的傳粉距離,可以長達幾十公里,可謂心有靈犀。仔細看看它的樹干和樹冠,一棵像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一棵像是秀外秀惠中的女子。每年春天,雄樹吐出蕙狀花絮,秋天,雌樹掛滿碩果。我們可以想象,當年,有一位出家不久的年輕僧人,為了寄托對人間愛情的向往,把雌雄兩棵樹載到一起。兩棵樹心心相印,歷經千年風雨,恩愛始終不減。